大美中华,地广物博,让我们一起探秘各地非遗风物,赓续匠心传承技艺
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,中国传统绒花元素惊艳了全场——除了被直接作为冬奥会颁奖手捧花之外,还被融入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当中。绒花,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绒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朝,《中华古今注》中就记录了当时秦始皇让他的妃子“插五色通草苏朵子”;到了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,明末清初流入民间,主要在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。
2006年,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,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。
绒花,谐音“荣华”,有吉祥富贵的寓意,在古代,作为“宫花”上项朝廷,到了现代,经常搭配汉服、旗袍等,也常常在拍戏、摄影、结婚等各类场合使用。
绒花更倚赖其特殊材质、工艺所产生的魅力,与各类贵金属、宝石制作的饰品形成鲜明对比,成为“高洁素雅、朴实无华”这类审美追求的外在载体,与本民族精神特质相应和。
绒花制作,需经染色、软化黄铜丝、勾条、打尖、传花等近十道工序。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,至少得花两三天,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。红、粉、黄、绿等色的蚕丝绒,在钳子下被穿上钢丝,弯成花朵、柿子、元宝、如意、凤冠、龙船、丹顶鹤、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,色彩明快,栩栩如生。
绒花工艺在当代重新获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,与《延禧攻略》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等一系列热播影视剧中出现的绒花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这些影视剧中,绒花饰品独特的造型、质地让年轻观众惊艳,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,更使绒花超越了剧集本身,让大众对其来龙去脉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绒花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重新为人们所认识,在诸多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