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上千年的瓷器发展史中,瓷器从最开始的青釉经历了丰富多彩的釉色变化,在这当中,各朝各代的匠人们创烧了各种璀璨瞩目的瓷器品种,一度让我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的巅峰。其中有一类瓷器品种的出现可以说是意料之外的,那便是高温窑变瓷的烧制!
窑变,顾名思义,它在烧制过程中必然经历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幻,而后才能璀璨出窑。其形态极美,如灿若云霞般的釉色变化而令人惊艳,虽入窑一色,但出窑色彩却千变万化,或如大海怒涛,或如万马奔腾,或如彩虹绚烂多姿,从而被视为难得的艺术之作被人们所欣赏。
窑变瓷如今这么受欢迎,最初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很久的尴尬期,才被人们满满接受的。
窑变瓷最初创烧于雍正时期的高温颜色釉,本意是想仿造宋代钧窑瓷器的,但是由于窑内的不确定因素一直没有仿造成成功,但是古代烧窑师傅在烧窑过程中利用多种釉色施于一器之上,经高温烘烤后,部分釉料在烧造过程中自然流淌,相互交融,使得釉面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窑变效果!
开始的时候这种变幻并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,甚至一度被认定为是瑕疵品,很多都做了销毁处理。到了清代雍正和乾隆时期制瓷工艺不断改进,窑火温度控制的更为精确,烧制出来的高温颜色釉更为精妙。
随着社会审美的改变,这种带有自然变幻的釉色之美,也逐渐被人接受,见惯了纯正一色的单色釉瓷,这种丰富多彩的窑变瓷也另有一番风味,真是合于天造,厌于人意。
不同于其它色釉的瓷器,可以认为确定釉色,基本上在入窑的时候,基本都可以预料到出窑后的效果,但窑变釉则是经过窑变自然形成的,每件瓷器在窑变过程中受到的细微差异,都会让出窑的色釉产生很大不同,因此,可以说每件窑变釉的釉色都不相同,都是孤品,这种不可预料的美丽也越发吸引着更多的人为之着迷。
窑变釉瓷器在制作过程中,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在同一种器型上,每个釉料熔点不同,在不同的温度阶段融合后自然流淌,互相交织,形成千变万化的釉色变幻,或千丝万缕,或星星点点,每一件都与众不同,奇妙无比,属于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。
窑变釉釉色的釉色虽然千变万化,但主要还是以红釉为主,交融流淌着天蓝、月白、绿、褐等杂色,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。窑变釉瓷器能有如此多的釉色呈现自然少不了丰富的釉料,窑变瓷一般釉层一般要比普通瓷器厚很多,需要反复多次上釉才能成就。
第一遍施釉采用浇釉法,釉水要稀一些,待晒干后采用吹釉法。每件坯胎都要吹五到六遍釉,一般需要经过两天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,而每次施釉后必须晒干再进行下一次上釉,期间但凡有一次疏忽失误,就很容易造成整器报废,成品率非常低!
对于窑变颜色釉的叙述,《南窑笔记》中的描述应该是极为恰当的:“釉水色泽,全资窑火,或风雨阴霾,地气蒸湿,则釉色黯黄惊裂,种种诸疵,皆窑病也。又有窑变一种,盖因窑火精华凝结,偶然独钟,天然奇色,光怪可爱,是为是为窑宝,邈不可得。”